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戴鵬 李曼斯
長沙和株洲,兩個相距60公里的城市,如今坐高鐵,15分鐘可通達。
10月3日,記者乘坐G6127次列車,從長沙南站至株洲西站,感受高鐵給兩地經濟社會帶來的深刻變化。
快捷出行,催生跨城上班族
早上7時30分,天氣有些寒冷。記者在長沙南站候車時,遇見了乘高鐵前往株洲加班的徐敏。
46歲的徐敏在北京博士畢業后,跟隨丈夫來到長沙,在梅溪湖安家。她先后供職于長沙多個知名企業,2年前被株洲優厚的人才政策吸引,進入天元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負責技術攻關。
“我承擔的項目到了關鍵時期,所以放棄休假去加班,晚上再回長沙陪孩子。”徐敏說,7時出門坐地鐵,可從容趕上8時1分開往株洲的高鐵。
她告訴記者,在高鐵站,經??吹揭蝗汉妥约很壽E相似的“高鐵上班族”。大家見面時相視一笑,笑中有些“睡眼惺忪”。
坐車15分鐘,徐敏抵達株洲西站,網約車已在出站口等候,載著她直奔2.5公里外的天易科技城。徐敏笑著說:“高鐵開動時就給網約車下單,整個行程無縫對接,八點半前能進辦公室,比住在株洲的同事還到得早。”
乘高鐵上班這兩年,徐敏形成了固定的時間表:早上7時出門,乘坐地鐵到長沙南站,正好趕上8時1分的G6127,并在8時16分準時到達株洲西站。
同車抵達的還有從事醫療器械銷售的王燊。高鐵開通前,他就去株洲拓展市場,當時都是驅車前往,耗時2個多小時。
“開車很辛苦,現在坐高鐵只要15分鐘,晚上忙完還有車回長沙。”王燊告訴記者,高鐵開通后,他就放棄了自駕。
高鐵帶來的快捷出行,讓長沙和株洲的地理邊界,在徐敏、王燊們心中越來越模糊,兩城猶如同城,早已不分彼此。
高頻運行,雙城生活甜味多
G6127到達株洲西站不久,8時40分,G1408緩緩駛入該站,??吭?站臺。這趟從廣州南站始發的高鐵,是每天最早經停株洲前往長沙的列車。
此時站臺熙熙攘攘,一些年輕人戴著耳機聽著音樂,對照著地標尋找自己乘坐的車廂。
株洲西站副站長周立瓊告訴記者,節假日,許多株洲人選擇坐當天最早的高鐵去長沙游玩,與親友爬岳麓山、逛黃興路步行街,再坐最晚的高鐵回家。
她介紹,以前發一趟車,下一趟要等半小時左右,現在列車排著隊進站,節假日還會增開臨時車,坐高鐵像坐地鐵一樣方便。在長沙南站和株洲西站區間,每天有104趟高鐵往返,公交化運行,緊緊勾連起長沙、株洲兩地人的生活。
“我值班時,看到有年輕小伙打‘鐵的’去長沙,只為給心愛的女孩買一杯網紅奶茶,心里便感嘆高鐵給雙城生活帶來了更多‘甜味’。”周立瓊說。
提起高鐵帶來的生活變化,株洲市民宋璽也感慨頗多。
“家人遇到日常小病,我會選擇株洲的醫院,但若碰上疑難雜癥,會直接坐高鐵去湘雅。”宋璽說,在他心里,高鐵的高頻運行,讓長沙、株洲兩地生活沒有了差別。
站上風口,軌道交通加速跑
高鐵,拉近了株洲和長沙的時空距離,不僅帶來了生活的便利,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產業。
從長沙南站出發,列車一路向南高速馳騁,15分鐘到達株洲西站。這在湖南高鐵路網中,是最短的一段。但沿線串起的一條“軌道交通產業鏈”快速崛起,足以讓世界矚目。
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軸電力機車、世界首臺儲能式電力牽引輕軌車輛、全球最快的米軌動車組、全球首列虛擬軌道智能列車、世界最大尺寸的超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、突破國外技術壁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0.08毫米微孔拉絲模芯等重大科技成果,先后在此間問世。
高鐵途經的株洲“田心”,在半徑約5公里范圍內,就可以找到生產一臺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零部件的配套企業;喝一杯咖啡的工夫,就能組裝好動車組1萬多個零部件;而研制下線一臺新的機車車輛,國際同行通常需3年,中車株機僅需8個月。
如今,裝配著中車株洲所核心產品的高鐵已超過1200列。在“復興號”上,就裝配著由株洲所自主研制的牽引輔助變流器、網絡控制系統、無線數據傳輸裝置、軸溫實時監控系統、轉向架失穩監測裝置等8大子系統。
株洲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,武廣高鐵從2009年底開通運行至今,催生株洲成為研制生產城際動車組、磁懸浮列車、跨坐式單軌、先進重載電力機車、高鐵列車核心部件等高端軌道裝備的世界級工業重鎮。
目前,株洲軌道交通產業年總產值早已突破千億元大關,株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。
原載于《湖南日報》(2020年10月4日03版)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